在北京三里屯,多家特色餐廳門前排起了長隊;在上海文化廣場,“可逛、可買、可玩”的運動市集活動吸引了不少年輕人前來打卡;在天津濱江道步行街,摩肩接踵的人群讓商店售貨員應接不暇……今年“五一”假期,各地消費回暖的場景,釋放出中國經濟持續向好的積極信號。
消費熱情節節攀升
消費是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今年“五一”假期首日,居民出行意愿強烈,消費熱情高漲,消費市場大幅升溫。據商務部監測,全國重點零售和餐飲企業銷售額同比增長21.4%。
時令升級類商品銷售旺盛。全國重點零售企業通信器材銷售額同比增長30.5%,服裝、鞋帽、金銀珠寶、煙酒銷售額同比分別增長20.9%、17.6%、17.4%和16.8%。餐飲休閑類消費大幅攀升,重點餐飲企業銷售額同比增長36.9%。
生活必需品市場量足價穩。據商務部監測,全國百家大型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糧油、肉類、禽蛋、蔬菜、水果庫存充足;假期首日,糧食、食用油、羊肉、雞肉、雞蛋、水果價格與節前基本持平,30種蔬菜批發均價比節前上漲0.6%。
“五一”消費回暖的背后,是“動起來”的人潮。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發布的信息顯示,4月27日至5月4日,全國鐵路預計發送旅客1.2億人次,較2019年同期增長20%,超歷史同期最高水平,日均發送旅客1500萬人次。同時,公路、民航客流亦持續高位運行。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陳麗芬認為,火爆的“五一”假日消費折射出中國巨大的消費潛力和活力,表明消費對經濟增長的主拉動力作用進一步增強。“這充分體現了中國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以及中國經濟的彈性和韌性。”陳麗芬說。
消費提振精彩紛呈
面對消費者的熱情,政府搭臺、商家唱戲,促消費活動精彩紛呈。
4月29日,2023國際消費季暨上海“五五購物節”啟動活動在上海舉行。據了解,2023國際消費季是商務部“消費提振年”六大主題活動之一,于5月到12月在全國范圍組織開展,旨在通過一系列促消費活動提升消費國際化、品質化、便利化水平,暢通全球優質商品和服務產銷對接、交流合作,促進消費升級和潛力釋放。
“五五購物節”開始后,京東到家推出“五一大促”活動,聯合全國1800多個縣區市、超30萬家全品類實體門店,精選3C數碼、家電家居、個護美妝等優質商品,為消費者帶來送裝一體、小時即可送達等多項優惠活動和服務。
沈陽向本地市民和來沈游客發放1000萬元“春天花正開”文旅惠民消費券,鄭州多家商場推出打折、滿減、滿贈等活動聚集人氣,廣汽集團在“五一汽車嘉年華”活動上展出多項汽車“黑科技”……今年“五一”期間,多地促消費活動頗具看點。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束玨婷說,今年二季度,商務部將組織開展綠色消費季、國際消費季等主題活動,舉辦雙品網購節等專題活動,推出“美麗鄉村休閑生活”“品牌消費品質消費”等13個消費場景。各地也將因地制宜舉辦系列活動,推動消費市場穩步恢復。這些活動均持續至“五一”假期之后,相信將為消費市場增添更多活力。
夯實經濟向好基礎
今年以來,中國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經濟運行實現良好開局。這其中,消費功不可沒。據國家統計局貿易外經統計司司長董禮華介紹,隨著消費場景有序恢復,一系列促消費政策落地顯效,消費市場恢復態勢明顯。今年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4922億元,同比增長5.8%,增速為近7個季度新高。
北京師范大學“一帶一路”學院研究員萬喆認為,“五一”假期是繼春節假期之后的又一個消費旺季,其在旅游出行、逛街購物、餐飲聚會等方面的表現對全年都具有很強的指標性意義。
“今年‘五一’假期各地消費的火熱景象,與一季度消費市場加快恢復的情況相呼應,體現了疫情防控較快平穩轉段后,我國消費內生動力正在加快釋放。這對正處于復蘇之中的中國經濟來說顯然是一個非常積極的信號。”萬喆對本報記者說,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持續拉動消費增長、提升供需匹配度十分重要。從今年“五一”假期各地采取的措施看,政府部門如今更加重視促消費,將消費環境改善與營商環境優化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這有助于夯實經濟持續向好的基礎,提振人們的信心。
董禮華說,消費市場恢復基礎仍需鞏固,居民消費信心還需增強,汽車、家電等大宗消費恢復仍然滯后。下階段,隨著相關促消費政策持續顯效,市場活力進一步恢復,居民消費意愿不斷提升,消費需求繼續釋放,消費市場有望持續恢復。
(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 王俊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