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板塊站上風口,節前最后一個交易日,天房發展、天保基建和海泰發展漲停。昨日港股地產股、物業股持續走強,碧桂園一度漲超8%。
消息面上,央行自10月1日起下調首套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0.15個百分點,5年以下(含5年)和5年以上利率分別為2.6%和3.1%,此前分別為2.75%和3.25%。這也是時隔7年,首次下調首套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據財聯社不完全梳理,近期地產利好政策頻出。
浙商證券分析師楊凡9月24日發布的研報中指出,上上周新房及二手房市場出現明顯的銷售數據反彈,全國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積331萬平,環比增長83.6%。后續政策放松力度進入新一輪調整,房企推貨量進入9-10月也會顯著加強。在各地因城施策的放松力度逐漸增加的情況下,市場筑底信號彈已經打出,房企的銷售面積和金額絕對值出現顯著修復。
首創證券陳夢6月28日發布的研報中指出,定制家具處于地產后周期鏈條,行業需求釋放大約滯后商品房銷售1-2年。目前我國定制家具需求主要來源于新房裝修和存量房翻新,其中新房需求占據主導,存量房翻新需求占比呈提升趨勢。
陳夢指出,地產銷售數據直接影響定制家具估值。今年下半年定制家具需求回補預期強勁,集中度提升明確。業內人士指出,裝修需求主次結構切換下,定制家居公司有望擺脫新房銷售的周期依賴,成為與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度掛鉤的消費股,估值獲得修復。
天風證券分析師范張翔9月25日發布的研報認為,家居裝修多為剛性需求,預計伴隨疫情影響減弱、地產交易企穩,家裝需求或于Q3/Q4持續修復。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統計,2021年中國家居零售市場規模約為3.48萬億,而且預計2021至2026年將保持5.6%的年復合增長率。國海證券(000750)分析師蘆冠宇4月14日發布的研報指出,截至2019年,中國定制家居市場滲透率為32%,對標發達國家的60%,滲透率具備近1倍增長空間。
海通證券分析師郭慶龍5月9日發布的研報指出,2021年我國家具制造業主營業務收入為8004.6億元,歐派家居(603833)/索菲亞(002572)/志邦家居(603801)/江山歐派(603208)/金牌廚柜(603180)的市場份額分別為2.6%/1.3%/0.6%/0.4%/0.4%。分品類來看,根據測算,2021年定制櫥柜、衣柜、木門的市場規模分別為1567、2503、1413億元。
渠道覆蓋度方面,陳夢指出,龍頭企業門店數量行業領先。從近幾年定制家具公司門店拓展情況來看,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歐派家居門店數量7398家,索菲亞門店數量4138家,志邦家居門店3928家,金牌廚柜3162家。
首創證券指出,隨著恒大事件暴露出的大宗業務帶來的應收賬款危機凸顯,定制家具公司逐步控制大宗業務收入占比,至2021年末歐派家居、索菲亞、志邦家居與金牌廚柜大宗業務收入占比分別為18.23%、15.51%、33.95%和33.86%。
整裝大家居成為新的增長引擎。海通證券(600837)指出,家裝環節較多,流程冗長,專業壁壘較高。定制企業切入整裝渠道,縮短產業鏈環節實現多贏。此外,范張翔指出,目前頭部企業陸續推出包含了定制、軟體、家電等多元品類的促銷套餐,家居家電品牌強強聯合,體現了頭部企業規模化集采的優勢、以及對供應鏈的整合能力。
范張翔指出,當前龍頭企業已進入發揮規模優勢、擠出地方品牌的階段。疫情擾動下2022上半年家居龍頭收入依舊增長穩健,龍頭顧家家居(603816)、歐派家居、喜臨門(603008)收入分別增長12.5%、18.2%、16.1%。范張翔看好有品牌力的頭部企業利用供應鏈優勢進行產品整合,推動終端客單價提升;看好內銷為主的家居龍頭,軟體板塊推薦喜臨門、顧家家居,定制板塊推薦歐派家居、索菲亞和志邦家居。
出口方面,陳夢指出,我國A股和H股上市的成品家具公司中出口占比均較高,其中夢百合、匠心家居、麒盛科技、海象新材、永藝股份(603600)、恒林股份等2016-2021年出口業務占整體營收比例均在約80%甚至以上水平。從增速端看,海象新材、夢百合(603313)、顧家家居出口業務增速領先,2016-2021年復合增長率分別為57.54%/35.94%/34.21%。
隨著下半年海運運力釋放、原材料壓力減小及人民幣貶值,范張翔認為家居出口龍頭抗風險能力強,率先布局海外產能,生產供應穩定性較強,在海外市場的競爭優勢進一步加強。建議關注出口占比高的家居龍頭敏華控股、顧家家居,細分賽道龍頭共創草坪,單品類滲透率提升的匠心家居、浙江自然和麒盛科技。
此外,陳夢指出,據Euromonitor統計的零售數據,當前我國室內家居產品銷售渠道結構中,家居裝飾裝修等專業渠道占比接近70%。線下專業渠道商尤其是大型連鎖類家居賣場憑借一站式多品類覆蓋與海量數據支撐將持續占據家居零售主導。建議關注數字化轉型領先的居然之家、美凱龍等。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整個定制家居板塊的股價皆受到一定沖擊,市值出現下滑。其中,索菲亞自去年2月18日以來的階段高點迄今股價累計最大跌幅達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