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董事長趙建國
目前進入新能源汽車整車制造以及零部件制造的全新外來企業,橫跨多個領域,除了互聯網的造車熱以外,卷土重來的家電行業也企圖在新能源和車聯網領域有進一步的舉動。除此之外,記者了解到, 北京最早以家居賣場起家的集美家居也開始涉足新能源汽車。
區別于整車制造,集美董事長趙建國的想法是,“做新能源汽車的集美”——構建一種新型購車銷售平臺,這也將會是集美今年最看重的一項業務。
盡管做平臺的路數沒變,但是集美從家居到新能源汽車的跨步依舊很大,畢竟汽車和家居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銷售特點與售后維修也并不相同。對此,趙建國提到:1、政策,現在國家對于新能源汽車這一項目是支持的,并發布了多項舉措來全方位推動這一產業的發展。2、藍海,在新能源汽車平臺領域,目前市場寡頭還未出現,可以形成具有排他性的企業。
與經銷商合資,建立輕資產線下展廳
盡管如此,對于C端消費者來說,賣家居和賣汽車的品牌屬性還不能混為一談,所以在一開始,集美首先控股了北京首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主營業務是以電動物流車的拼貨+整車租賃。
同時,集美與特來電合作,在大紅門店建設了300個充電樁,這些充電樁一方面來滿足采購家具的消費者出行需要,另一方面其實是支撐物流車平時的充電運營。
第二步,在今年三月份,首資新能源公司又與比亞迪環耀合資合作,借助集美集團現有的場地資源成立線下輕展廳(不做售后),6月18號這家首資環耀比亞迪店正式開業。
可以看出,集美從物流商用車切入乘用車的銷售環節,以合資入股經銷商的方式打消主機廠的授權限制;此外,首資的第一家店選擇了新能源車全國銷量第一的比亞迪品牌,可以看出集美的野心不單單在北京地區,而是打算借此布局全國。
第三步,記者還了解到,預計在下半年,首資還將與經銷商集團合作,建立大型全品牌新能源汽車超市,在這個超市里,除了常規的品牌銷售,還將接入上游包括政府、專家對新能源汽車的講座以及充電設備展示,起到教育用戶的目的。這也會是集美涉足新能源的最終呈現形態。
值得注意的是,首資不通過價格戰贏得客戶,而是采取“送電費”綁定客戶。這里就需要提到集美在充電樁上的布局。趙建國的計劃是,今年要在北京市鋪到1000-2000樁。通過自運營充電樁來綁定用戶,比如前期免費充電、在充電樁上的廣告植入、APP里的線上商城等等。
跨界的目的不僅在于革新,還有防守
在這場集美的大躍進中,記者把它的優勢歸結為以下三點:
1、場地優勢:資料顯示,集美家居目前在北京及周邊有多家門店,面積超過80萬平方米,分布在城東西南北四個方位,足夠提供集美開新能源汽車線下店的場地需求。此外,在布局充電樁的業務上,集美除了自有場地,還有家居行業內的其他場地資源。
2、商戶資源:在集美賣場里的每一個商戶,都可以被“利用”,盡管趙建國并沒有過多透露他腦海中的花活,但可以參考下最初的電動車物流運營模式:先以出租的方式提供給商戶一大批新能源貨車,商戶租期滿兩年,可以獲得貨車所有權。以集美商戶的體量可以完全將貨車流動起來,形成一個活招牌??上攵瑢τ谛履茉雌嚨匿N售業務也是一樣,或許是眾籌或許是代銷。
3、用戶資源:基于集美現有家居業務的用戶流量,導流到新能源汽車,但是因為剛開業,轉化率還需期待。
可以看出,以上不論是場地、商戶、用戶,都是集美的固有資源,所以集美的這場跨界不只是單向的輸出,而是雙向的回報,既可以通過現有資源進軍下一個風口,又可以借此盤活原有閑置的場地和資金,壯大集美集團的家居市場份額。
小結:
如果單從跨界的壁壘來看,集美確實同樣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況且這種輕資產的模式究竟能不能走通,還是個未知數,但這種大鱷集團的進入,對于行業的好處是鮮明的,只有這類企業越多,才能快速地帶動行業的格局。單憑一己之力,步伐過于緩慢,眼下是一個舍棄小我,成就大我的時代。
編輯: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