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作為中國崛起的一個符號型企業,正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華為主要是一個電信設備供應商,目前正在電子消費領域取得巨大成功。
華為是一個在殘酷的商業競爭中不斷崛起的典型,可以算精英中的精英。那么,華為有哪些經營之道,值得同樣正處于激烈競爭中的家具企業學習呢?
緊盯核心技術
華為開始涉足的電信設備領域,是一個技術含量很高的行業。上世紀末,華為作為中國四大電信設備供應商,開始了艱苦的市場爭奪。當時同時在中國電信設備市場展開商業競爭的還有眾多海外高科技公司。
華為最為引人注目的是大量聘用國內名校畢業生,開出的工資水平是國內企業中最高的。
擁有了一流的人才,華為展開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力求在技術上趕超世界最先進的水平。在華為主要的發展史上,技術競爭是其重要的法寶??扛咝骄蹟n的國內一流人才團隊,不斷攻城拔寨,在電信設備領域居然漸漸占據了上風,成為世界電信設備領域最主要的供應商,昔日的國際巨頭在它面前都顯得黯然失色。
華為涉足手機制造領域,最主要的成功還是來源于其芯片制造的成功,作為一家工程師占主導的公司,華為具有技術創新、技術領先的基因。這一先進路徑,幫助華為在最為激烈的競爭領域獲得了優勢,后發而居上。
高薪留人,充分發揮本土人才的技術優勢,是華為成功最主要的兩點經驗。
在家具制造企業,有些企業獲得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紅利,獲得了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紅利,而有些企業正在遭受轉型之痛,面臨經營困難的窘境,原因何在?
家具制造最核心的優勢來源于設計。家具企業如果舍得在延攬頂級的設計人才上出重金,又能創造一個讓設計人才不斷設計出有市場需求的新產品的工作環境,那么,家具企業也就學到了華為技術領先的精髓,擁有了在市場上占據優勢地位的競爭力。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華為掌舵人任正非的名言是“重賞之下必有勇夫”。華為員工的高薪是國內有名的,但是華為同樣有名的還有它的工作的高強度,它的淘汰制。
總之,高薪是與高的業績掛鉤的。
開得出高薪的家具企業不在少數,但是讓人才形成拿高薪、出高業績、公司財富因此而持續增加的企業就不多了。
家具企業的高薪人士常常是流動性最強的人士,他們很難在一個企業長期工作下去,因此企業常常會為尋找優秀人才而犯難,企業也在這種常態化的人才尋找中,停滯不前,甚至倒退。
找到了優秀人才,華為在高薪之外,還有留住人才、讓他們安心于本職工作的種種手法,比如大量分發企業股份,以至于任正非本人的股份非常少;比如輪留CEO制,讓優秀人才都有一施才能的機會。
從華為以及很多出色的中國公司的經營實踐看,中國國內有大量一流的人才,他們足以與世界上最優秀的人才抗衡。
那么,在家具制造領域,中國企業家也完全沒有必要只是崇拜洋設計師,中國本土同樣有非常出色的設計人才,管理人才,營銷人才,找到這些人,留住這些人,本非難事。
中國家具企業需要學習的是如何與最頂尖的設計人才、制造人才、營銷人才、管理人才融合共處,形成合力,讓企業財富不斷增值。
在經營實踐中,那些能成功聚合各種頂級人才的家具企業正在形成競爭的優勢,那些靠企業老板單打獨斗的企業注定要走下坡路。
管理出效益
任何一個公司,都存在著管理的問題。作為華為這樣一個優秀人才聚集的公司,公司治理就成為一個攸關公司生死存亡的大問題。
我們常常聽到任正非的管理名言,很多都是圍繞著公司的大企業病說的。人浮于事,財務混亂,層級眾多,管理部分失控,也是這樣一家超級公司難以避免、要時時與之奮斗的痼疾。
出色的管理對于任何一個團隊都是至關重要的。
返觀家居企業,多數還停留在家族式管理的創業型階段。家族人員占據了公司最核心的職位,外來人員在公司有天然的天花板難以突破。
一個最出色的家族,也難抵一個聚天下群狼的團隊,這是一個顯而易見的道理。
然而,笨拙的管理,很難將優秀的人才聚攏成一個團隊;即使偶有優秀人才,其也很難有出頭之日。
出色的管理,是直指企業效益生成的源頭,吹掉與企業效益無關的枝節,并使團隊、流程順暢運轉。拙劣的管理,則是在企業內部不斷制造擁堵點,使企業內外運行皆不暢。久而久之,企業活力喪失,競爭力喪失,企業被淘汰。
向最優秀的公司看齊,華為能在競爭最激烈的當下,獲得突飛猛進的進步,一定有其非凡之處。
家居企業中,也有效益飛速進步的公司,他們的春天,正是別人的冬天。
學習,是家具企業當下最重要的關鍵詞。而會學習,學什么,可能比學習本身更重要。
編輯: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