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伊始,深圳、北京、上海、重慶等多地收緊互聯網金融企業的注冊,逐步加強行業整頓。
1月13日,珠寶貸副總裁李敬姿告訴記者,地方監管部門的治理思路是“堵增量、清存量”。堵增量,根據P2P監管細則征求意見稿,將完善備案制等準入條件制度化;清存量,對入場的互金平臺進行摸查,去除已有的雜質。“先把整個大池子的水凈化干凈,再讓流進來的水也保持干凈,對于用戶來說也是好事。”
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都暫停互聯網金融注冊登記的情況下,廣州的情況又如何?1月13日,廣州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廣州e貸總裁方頌告訴記者,廣州是否會馬上出臺相應的監管措施,目前不太清楚,還需要觀察。“但對照其他城市,廣州的情況相對良性一點,風險集聚沒那么嚴重,畢竟廣州P2P平臺才50來家,數量不多。”
業界預計,在監管與規范趨嚴的背景下,整個行業不可避免將面臨一輪洗牌;政府限制牌照,P2P快速發展的態勢,將不復存在。
“堵增量、清存量”
2015年的最后一天,深圳市金融辦發函要求自2016年1月1日起,暫停新增互聯網金融企業名稱及經營范圍的商事登記注冊,其中名稱行業用語為“互聯網金融服務”的不再核準,經營范圍表述為“依托互聯網等技術手段,提供金融中介服務”等也不再核準。同時從2016年1月1日起,已在網上申請但尚未核準的,也不再辦理登記。
記者從多個消息渠道獲悉,從去年10月開始,深圳注冊金融服務就基本暫停,這次只是監管細則出臺后的公文傳達。“這也就透露出一個信號,監管部門從嚴開始清理換屆。以前注冊相對比較容易,我們8月份注冊審核已經非常嚴格了。”深圳某平臺COO告訴記者。
事實上,深圳采取上述措施并不意外。《辦法》規定,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應當在領取營業執照后,向注冊地監管部門備案,從事網絡借貸中介信息服務的機構,名稱中應包含“網絡借貸信息中介”字樣。
繼深圳暫停互聯網金融企業注冊后,從2016年1月4日起,上海市工商局也暫停了互聯網金融等金融類企業的登記注冊,同時只要申請注冊的企業,其經營范圍包括金融信息服務、金融外包等字眼的也被包含在暫停注冊之列。
1月9日,北京市也全面收緊了含私募在內的投資類企業注冊。通知明確指出,暫停核準包括“投資”“基金”“財富管理”等字樣的企業和個體戶名稱;暫停登記“項目投資”“資本管理”“資產管理”等投資類經營項目。
近日,記者隨機致電了北京多家代理公司,其中兩家代理公司向記者證實了上述消息的真實性,北京市工商局已下發了相關的通知。
2015年12月29日,重慶市也出臺了《關于加強個體網絡借貸風險防控工作的通知》,進一步明確監管的審慎態度,對P2P平臺嚴格予以控制,同時表示,已開展業務的P2P自查自糾,暫停新設平臺。
2015年9月份,寧波市就全面叫停了互聯網金融及線下理財平臺的廣告,從2015年11月份起,更是暫停受理企業名稱和經營范圍中含有財富管理、投資管理及咨詢、資產管理等內容的類金融公司的登記注冊,以及分公司的設立。
小牛在線COO余軍告訴記者,這次暫停注冊是短暫的,等新監管規定的細則出臺后,還是會放開的。“網絡機構管理的辦法,還在征求意見階段,在正式意見稿的這一段時間,并沒有落實實施的辦法,所以政府會針對實施辦法,處理相關的業務會特別敏感,有一段空檔期是正常的。”
投之家CEO黃詩樵告訴記者,地方政府監管趨嚴,關門整頓,有利于行業長期規范發展。
迎來新一輪洗牌
方頌告訴記者,地方政府采取這些行動,是很正常的,這是地方金融辦承擔監管重任、規范行業發展的表現。以前沒有明確P2P歸地方政府管,現在明確了P2P日常監管主管部門是地方金融辦或金融局,明確監管主體,這是法律上的一個前提條件。
“對于地方政府來說,明確了是它的責任,第一步是先凍結,使事態不再惡化。先控制住局面,不至于向更差的方向發展,先摸查一下,然后再整頓,促進行業良性發展。”
事實上,地方監管部門也是出于這個思路。深圳金融辦希望,通過暫停新增平臺注冊,遏制當前的行業亂象。“以前沒有監管,沒有標準、沒有門檻,大量平臺打著互聯網金融的幌子,行業秩序過于混亂。”深圳市金融辦副主任肖志家對媒體表示,由于以前沒有監管,地方金融辦沒有監管權限,對于行業存在的各種違法違規行為無可奈何。
現在監管地位明確之后,必須要采取措施扭轉這一局面,北京、上海、重慶等地近期的行動,也是出于同樣的背景。
根據網貸之家統計數據,截至2015年12月底,P2P網貸行業累計平臺數量達到3858家,其中累計問題平臺為1263家。僅2015年12月,全國P2P就新增問題平臺106家,其中跑路型平臺占比達到52.83%。
積木盒子創始人兼CEO董駿表示,監管本身有一定的滯后性,暫停互聯網金融企業注冊是對整個行業做一次整體的清理,但是互聯網金融本來是一個信息中介,而不是一個金融機構,所以企業本身在做的事情并沒有受到很大影響,只是會盡量避免一些公司貿然地進入這個市場,對整個行業來說影響很小。
PPmoney萬惠聯合創始人胡新告訴記者,在增量減少、存量整頓,監管與規范趨嚴的背景下,整個行業不可避免將面臨一輪洗牌,規模較小、實力較弱,乃至違法違規平臺的生存空間將越來越小,擁有規模和實力優勢的大中型平臺有望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
“監管的到來肯定會迎來一輪真正的洗牌。大家還是要主動迎接和擁抱監管,這是基本的態度,但是肯定有很多符合不了,所以整個行業還是繼續朝著分化發展,同時主動退出的平臺會增加。”方頌說,跟一年前相比,會出現這些不同的趨勢,新進平臺不再是呈現2015年的踴躍趨勢。政府限制了牌照,限定了新平臺的成立,P2P快速發展的態勢不復存在了。(來源:時代周報)
編輯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