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在一夜間,互聯網家裝熱了起來,電視上、電影放映前、公交地鐵上、戶外媒體上,到處都是互聯網家裝企業的廣告,在曾經是資本寵兒的外賣、保潔、按摩、洗車等相對高頻次的O2O項目都在喊著進入“資本寒冬”時,低頻次高客單價的領域似乎成了新的藍海。
然而,家裝是一個渾身是痛點的行業,互聯網并不是一劑萬能藥,顛覆行業絕不在一朝一夕。體驗不佳、延期、貨不對板、質量低劣……傳統裝修業的問題依然存在。
資本青睞未來兩年將迎洗牌期
裝修是許多購房者必須面對的一項“復雜工程”。然而當前裝修行業良莠不齊,時常發生的以次充好、價格陷阱等現象更是讓人深受折磨。據國家工商總局統計,在2014年我國消費者投訴的十大熱點問題中,其中之一便是裝飾裝修建材和家具。
隨著近年來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的興起,互聯網家裝逐漸被業界視為一塊有待深耕的“富礦”,各種家裝電商平臺如雨后春筍般冒出,成為當前O2O熱潮中的一大“風口”。
2015年是互聯網家裝元年,眾多“互聯網家裝”企業借著互聯網+的東風而生。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的互聯網家裝平臺多達200家。
與此同時,互聯網家裝進入融資潮,自2015年以來,紅杉資本與某居資本日前聯合向網筑集團注資近6000萬美元,58同城以3400萬美元現金入股家裝O2O公司土巴兔,齊家網宣布獲得1.6億美元D輪融資……據不完全統計,僅2015年上半年國內互聯網家裝行業獲得融資的就有22家之多。
業內人士認為,目前眾多企業涌入互聯網家裝行業,說明這個領域確確實是個值得關注的領域,大家都感覺到用戶存在痛點;另一方面,相關企業得到資金支持,也驗證了這是個合理的創業領域。但行業未來兩年一定是大浪淘沙,優勝劣汰。
隱形風險需謹慎
根據中國室內裝飾協會(CIDA)發布的數據,2013-2014年,中國家裝行業增速都超過了10%,2014年家裝行業總產值約1.5萬億元。而在網絡需求上,2014年家裝行業日均搜索指數達到了260萬,環比增長14.4%。家裝行業搜索指數受樓市回暖影響,呈現穩步升高的趨勢,“互聯網家裝”市場需求已經初現規模。
然而,新生事物的出現總有兩面性,人們在享受其優點的同時,也必然會迎來措手不及的負面效應。
一方面,市場各類新建材層出不窮,價格千變萬化,消費者在裝修中時時會改變最初設想;另一方面,實際施工中總會遇到超出標準化裝修的情況,需要改造或加項……中裝協的調查數據顯示,僅以施工時間為例,從用戶簽約到實際開工,并非那么快捷,比如“愛空間”承諾的20天施工,實際上還得加上備貨時間;而“搜房網”的施工時間是50天左右,但尚不穩定;“樂屋家裝”因要滿足多樣化家裝的需求,所以工期不穩定。
互聯網家裝平臺能否做大,取決于能否解決兩個問題:一個是將不透明的產業變得標準化,另一個是將“馬路游擊隊”改造成專業化、產業化的工人。
除此之外,裝修建材、設計方案、施工質量等,都與傳統家裝公司一樣,也存在潛在的風險。業內專家建議,若選擇互聯網家裝,一定要利用合同保護自己的權益,一旦出現問題,要利用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的權益。
家裝觸網需真正創新
10月23日,上海消保委發表了2015年三季度的投訴分析報告,房屋裝修排到了服務投訴量第9位,共計454件,同比增長2.5%,家具、裝修建材分別排名商品投訴量第7位和第9位。其中,業主投訴的問題主要包括經營者單方面變更合同條款、材料與約定不一致、工程結算有歧義、無法在約定時間內完工、施工質量低劣、報修后久拖不決等等。
事實上,這些問題在互聯網家裝平臺上,也并沒有得到解決。目前,互聯網家裝還沒有太多的創新點,正如億歐網創始人黃淵普所言,“現在80%的互聯網裝修平臺還是在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像齊家網這樣采取支付寶模式,驗收一項付一項的第三方監管,才算走到了交易環節。而用戶倒逼家裝服務才是第三個層次。”
可以想象的創新之處在于,將F2C(工廠對消費者)的模式轉變為C2F(消費者對工廠)。互聯網家裝平臺離用戶很近,最了解用戶的需求,如何將用戶的需求反饋給上游制造商,來創造需求才是創新點。
編輯:201502